教育不是用“唬吓”来达到学习的结果 翔斌
某位同僚聊起学校的政策与实行的方式时,无独有偶发现蛮多的学校行政人员几乎贯用“惩罚”或“唬吓”的方式来 “驾驭”下属,以期达到他们预期、想象中所要的结果。在进行这系列管瞎时,严重缺乏了人性与变通的运用,忘却了人是独特万物之灵,不论是学生或导师,心的交流,以爱为出发点,以心感动心为推动,以身作则,必能感动对方的诚意度而以合作性的方式来进行或推动团结、团对精神。
当中若缺发了人性的敏感度、人性心理学的认知,则所推动出来的教育是较趋向表面化、“粗糙”或僵硬的教育产品。举个例子来说,若不能“因材施教”、“因材善用资源”,则人人千篇一律,导师的优良素质不能得以善用、发挥所长,将导至浪费人才、闷闷不乐;相对的,若学生的兴趣、学习的正确方式和理想不能得以发挥,学习反而成了“一门死水的知识”,只为学而学,最后也不知为了什么而学。单单只为那一份成绩单吗?难怪学子愈来愈压抑、不快乐,结果制造出更多潜伏着精神压力的下一代!
所以教育不精彩了、失去了当初应有的颜色,教育只是一再培养出不能自由发挥、自由推动的下一代;最终导师沉闷学生也沉闷。有太多的约束和规条捆绑了“用心良苦”的导师。教育成了一种模式,不断的复制同一类形的饼干而已,结果’适者生存“,教育里有了太多不能说的真心话,不断讨好的政策一再充斥教育市场,结果教育的体系可想而知!除非遇上了一位开明、深谙人性心理学的教育管理者,则学校有福了、学生快乐了而导师也重展欢颜。只是夫复何求呢?
但愿首相的心愿(刚刚过了他的诞辰)、普罗大众人民的心愿也得以达成的一天!这就仰赖于教育者的良知、良师的果敢言行、一校掌门人的智慧等等,来共同推动出美好的明天。希望我们所等待的明天不会太久,也希望掌权人凭者良知、真心作教育,而非妥协于权势派和裙带凤关系!